赛斯身心灵-中国最大的身心灵成长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5|回复: 1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的疗愈-许医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4 10: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1)



引言

在此篇当中,谈论的是情绪上的障碍,比如强迫症、恐慌症、焦虑症及躁郁症。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说,许多的精神病及精神官能症都和一个人内在的情绪失调有关,这也是为何近年来有这么多谈论情绪管理与情绪EQ的书籍,反映出现代人迫切的需求。

然而,从新时代身心灵的观点看来,一个人的情绪是“不会”出问题的。人类的情感及情绪状态可以合理地比喻成大地的季节及天气,春、夏、秋、冬以其庞大的威力横扫过大地,而每一季也有晴时多云偶尔阵雨,不会有永远的冬天,也不会有永远的夏天,就如一个没有脾气的人或一对从来没有冲突的夫妻,其实和一个一天到晚发脾气或一对每天争吵冲突的夫妻,同样的违反自然。

读者也许有这样的疑问:为何有人会得到忧郁症、焦虑症,甚至想要自杀?这个问题其实与为何近几年来有些地区连年干旱,有些地区却又水患不断一样,真正的关键并不在情绪或天气本身,而是带来坏情绪的心理状态,及带来恶劣天气的人类集体潜意识。

首先要建立起一个观念:你的“情绪”及“想象力”都跟着你的“信念”走,所以当某个信念消失了,伴随那个信念而起的情绪便不再存在,而你的想象力也会转往其他的方向;也就是说,信念能够自发地动员起你情感的和想象的力量。有些忧郁症的病人长期为沮丧的情绪所苦,没体力、没精力、没企图心,寻求药物及团体心理治疗也效果不彰,就算当他彻底地面对及宣泄负面的情绪,却也只有刚开始觉得很好,似乎一切雨过天晴,可是隔一段时间,忧郁及沮丧的感觉便又铺天盖地而来。这样的一个人甚至连他的治疗师,可能从来都没有发现,其实问题根本不出在情绪上,而是带来情绪的信念及思想。

举例来说,这类人可能从小就看父母整天吵吵闹闹,求学过程一路不顺,又没有真正的朋友可以谈心,更重要的是,他相信“人生是苦”且“我是无助地面对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我无力改变周遭的环境”,“我永远不能做内心想做的事”。这种人不会把以上的种种负面观点视为自己的“想法”,只会顽固地认定这些是“事实”。各位读者想想看,一个人若坚信这些信念,且认为理所当然,那么他的情绪状态是什么?当然是悲观、忧郁、焦虑及恐慌,他完全被这些情绪困住了,以至于连想都没有想要去改变他的“核心信念”。

基本上,我要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没有“事实”,有的只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你对自己及周遭人的“看法”。但是人类之可贵也在这个地方,因为我们会透过本身对自己及世界的看法,而体验到与那看法相符的情绪,甚至透过心灵伟大的创造力,创造出符合这种看法的自己及世界,这也是新时代最重要的讯息:“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之真谛。

■解决情绪障碍的方法

针对有情绪障碍的人,在此提供以下的练习方法,帮助大家彻底地解决内心的焦虑、忧郁及恐慌:首先,你一定要找出带来你负面情绪的负面信念。比如说,你长期处于忧郁是因为相信“我无力改变环境,只有不断地认命及妥协”。其次,你要再三向自己保证,那只是我的一个想法,绝非事实,或纵使那是一个事实,也不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因此,请各位读者将自己内心所有真正的想法及观点列出一张清单,你必须随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随时注意自己发表的言论或观点,然后很老实地写出对应该信念的情绪。譬如:

“人生是苦”——痛苦、疾病、悲哀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2)

“我是家庭的受害者”——无力、愤怒

“我是一个没用的人”——沮丧、没自信

“人性本恶”——提防、多疑、焦虑、不安

“我不能犯错”——紧张、害怕

然后,你要采取三管齐下的步骤:

第一步:针对你想改变的那个信念,培养一种与该信念所引起的情绪相反的情绪。比如针对“我不能犯错”,你的新信念是“偶尔犯错也不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让你的情绪由紧张、害怕转成放心、信任。

第二步:把自己的想象力转到与该信念控制的方向相反的地方。比如“我不能犯错”的想象画面原本是:“我一不小心出错却酿成无可挽回的巨祸”,而新的想象画面将是:“就算不小心出错也非故意,不但别人可以谅解接受,自己也能因此增加学习机会,造就未来更大的成功”。

第三步:以游戏性的心态,用放心及信任过日子,再三地向自己担保,那个令人不满的信念只是对于现实的一个看法,而非现实本身。经过这样完整三步骤的处理,我想可以大幅地改善各位的情绪问题。

再来,我想来讨论一下精神分裂现象。基本上,精神分裂现象和信念、情绪同样关系密切。精神分裂现象其实在人格的早年就开始酝酿,人格有一部分围绕着“我是没有价值”的想法而形成,当人格自觉软弱无力的感觉逐渐增强,孩子便会根据他们对形象强而有力的生灵的观念,比如说外星人、李小龙、耶稣、佛陀、观世音菩萨,打造出一个补偿性的“次人格”,为他自己带来“有价值”的强烈感觉。

于是,当主人格做主时,因软弱无力的感觉及内心围绕着“我是没价值”的信念造成彻底的缺乏自信心,便产生忧郁情绪并伴随自杀意念,此时次人格会出现命令式或责骂式的幻听,叫主人格去死,或批评主人格是多么没用。接着,换成次人格做主时,患者出现缺乏现实感的精神症状,自认是莲华生大士,到处给人灌顶及要人家顺从他,当然,这时大概也是患者被送入精神病院的时刻。

在医学上,药物的治疗只能借由化学性的改变“强迫”人格整合,有许多的副作用及危险性,甚至可能导致自杀倾向。真正的治愈之道在于帮助患者明白他的另一个自己(即次人格)行为的含意,使他能接受次人格作为他整个本体的一部分,达到两极信念的溶解状态,形成一个统合的自己,如此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莫须有的意识与潜意识战争——强迫症

强迫症是精神科中相当常见的一种精神官能症。基本上,他是一种与“思考”有关的疾病,而且很多患者随后都会发展出忧郁及焦虑的现象。

在症状层面上,强迫症主要区分为两类:强迫思考与强迫行为。

在强迫思考方面又有所谓强迫性影像及强迫性话语——反刍之前与人的对话和自己心里骂脏话。我曾经有位患者,当他觉得自己做错事或焦虑不安时,内心便会出现佛陀的影像,用来警惕自己不得出现邪淫的思想。但到后来却身不由己不断出现此强迫影像,以至于无法专心做任何事。而有强迫性思考的人常常就更凄惨了,因为他可能会花上三四个小时反复思量之前五分钟的对话。这种反刍式地思考话说得对不对、好不好的想法,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光,以致他没法做任何事情。记得有位病友,他经过任何庙宇时都会在心里骂脏话,虽然明知这么做不对,但越自责,却越着魔似的无法自制,因而常常活在很大的冲突和罪恶感当中。

另一类是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强迫行为。譬如,明明知道手已经很干净了,仍不由自主一再地重复洗手;或总是忍不住要重复检查瓦斯跟门关好了没。还有人是站起身来时,会重复检查有没有掉东西,一直要看四五分钟以上。患者可能每天花数小时在此种强迫性的重复行为上,这样的困境有时实在令人痛不欲生呢。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3)

从潜意识矫正强迫行为

就病理的观点而言,强迫症与遗传及大脑中血清素的不平衡都有关系,但新时代身心灵整体医学的观点却认为,这依然是果不是因,真正的问题其实还是出在潜意识当中,这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讨论:

第一,此类病人在人格形成的过程当中,也许是来自父母的教养、学校的教育,或他自己,让内在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信念:只要我一不留神,便随时可能犯错。由于担心自己犯错,所以他随时都在检查自己,反复思量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有没有犯错。他常自我设定了某项“正确的流程”,再强迫性地检查自己有没有按流程一步步做好。强迫症患者对自己存在着一种深深的不信任感,导致他永远在担心自己有没有做对,担心是否会有不好的事发生。

所以,从教养的角度来讲,这恐怕要父母做很深的反省。因为,我发现患者很多是出自军人、教师和公务人员的家庭。与这种要求严格、一板一眼的父或母生活在一起,令孩子从小就战战兢兢:自己是不是哪里又犯了错,也因此,要求自己完美、不犯错成了这类人格的标准心理配备,偏偏他内心又有一个坚固的信念:自己随时会犯错。于是,一波又一波的强烈焦虑便排山倒海而来,而更重要的是,他的焦虑并非直接来自外在,所有强迫思考和行为都是他试图降低内在焦虑的企图。所以,如果不能回过头去检查内在对自己坚定的不信任感,他是无法解决自己的强迫症状。

第二,这些患者的意识心被迫与自己的“内我”产生隔阂。意识心根深蒂固的坚持:相信自己是一件最危险的事。因此,他会把内在传来的讯息视为一种威胁,可能令人格脱序或失常;因此,他非但无法自内心传来的智慧中受益,反而将任何来自心灵的讯息视为洪水猛兽。这样的人要他不焦虑大概也很难,但这恐怕不只是现代人的盲点,也是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的盲点。

唯有当人们开始信任内在的心灵宇宙,了解到人性所由来的更有秩序、更有智慧的内我,否则意识与潜意识的战争恐怕永无休止!

引爆被压抑的潜在人格——精神分裂症

我们可以用古代“官逼民反”的故事,来想象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分裂的过程。当官方以种种严苛律法堵塞人民强烈的欲望时,这股渴望不但不会断绝,还会累积扩散,等到强大得足以抗衡官方势力时,这群所谓的暴民就会以最激烈的方式抗争,强夺自己的权利。

同理,精神分裂患者之所以出现分裂人格,主要是为了突破原来人格的重重限制,表达压抑在内心里,受到原来人格过度监控,无法表露纾解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一个平常十分拘谨、内向的人,发病时却可能表现得豪放大方、喋喋不休,这其实是他扭曲、积累许久,渴望和他人亲密的能量瞬间爆发的缘故。

这些患者必须压抑性格里某些成分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相信环境里充满威胁,相信自己情绪表达得越清楚,就越可能引发人际间的冲突和攻击;他们还相信自己不可能达到自我或别人的期待,因而经常处在担心别人加害、批评的妄想里。然而越对自己没信心,就越会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试图完全弃绝性格里自私、愤怒、怯懦等不被嘉许的念头,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但是,负面念头却依然还有浮上心头的时刻,压抑和围堵并不能减少它们。新时代思想强调,我们的每个念头都负荷着不可思议的能量,这种能量会透过各种形式实践自己,也就是说,在意识层上被我们压抑住的念头,仍会伺机展现自己——疾病就是它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4)

面对内在最深层的问题

分裂人格呈现的往往是原来人格想做却又不敢或不能做的部分,所以治疗师和患者的家人如果能了解分裂患者压抑的念头,接纳、鼓励他们表达想法、做想做的事,帮助他们接纳这些念头是自己的一部分,并且学习以更合宜的方式去处理这些想法,就可以降低发病的频率。

很多家庭无法接受家中出现精神病患,但精神病患的存在绝对具有家族性的意义。这里指的不是生物遗传,而是家庭里互动的模式,以及成员之间有意识及无意识的反应及影响。举例来说,一个精神病患极可能以夸大的方式,演出外表强势的母亲内在怯懦、无力的一面,因此在儿子的精神治疗过程中,母亲也必须尝试改变自己,正视自己内在的恐惧,才能帮助儿子寻回勇气。

从更深的层次来看,精神病患其实是“有意”借自己的病,宣泄家庭成员承受的集体压力,并向外发出求救信号。让家族的问题浮出台面,当全家人因为这个病人而重新凝聚心力,共同谋求解决之道时,不但可以帮助患者,更能帮助整个家庭解决危机。(蔡美娟文字整理)

撤退异次元的人格——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最主要的症状是表现出与情境明显不合的情绪与应对,而且无法分辨妄想与真实,有明显的幻听现象,其成因包含生物、心理及社会文化等因素,本文仅就分裂症患者呈现的精神现象提出一些看法。

目前许多相关资料对于精神疾病的介绍,都集中在陈述患者的外显行为,再依据其外显行为找出相对应的疾病名称、给药,这种治疗主要以疾病的观点,来看待患者的行为和思考。然而,在新时代思想提供更多关于人类意识的起源和演化的资料后,我们开始进一步认识到,精神病患者呈现的乃是人类广瀚的意识领域中,尚未被认识的部分。他们并不像一般人认定的,只是丧失行为能力的疯子,事实上,他们可能是人类认识除开于现实世界互动以外心智运作方式的最佳窗口。

新时代思想的重要精神导师赛斯,曾对人类的起源提出新颖的看法。赛斯指出,最古老的人类才刚由梦的宇宙向物质宇宙的方向苏醒极聚焦,尚未发展出可与现实应对的意识,他们浸淫在如梦似幻的意识中,和其他物种一样,跟随日升月落、四季变换而起息。分裂症患者的分裂人格,即是原来人格将其潜抑部分,往人类源起时的无意识状态倒退的呈现,他们处于类似梦游的状态,因此无法正确回应现实世界。而且就像一般人会在梦里表现出与清醒时完全相反的性格,以补偿受压抑的部分,分裂症者的分裂人格,也会表现出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性格。

换言之,分裂症患者的意识焦点,一部分停留在肉体存在的三度空间里,另一部分则因为应付现实的压力失败后,退缩回自己内在童话及幼稚性的幻想世界里,作为人格自我价值的补偿,以至于他们栩栩如生地暴露出一般人很少察觉到的内在心理运作机制——意识与潜意识冲突性的对话,及人格运作之不平顺的冲突与矛盾,这些情形在现实世界里,却被理解成幻听和妄想。

解开两种人格的沟通密码

一开始的时候,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半在现实生活中遭逢难以承受的痛苦和压力,就如我的一位病友所说,在人生当中他只能打“顺手球”,一旦遭逢失败,他就完全不能接受失败的事实及失败的自己,于是意识选择退到潜意识的世界,这样就可以不用那么清晰地感受到现实中的艰苦;但也因为如此,他们丧失了清楚对焦于现实的能力,而且随着面对现实的无力,退缩的情况会越趋明显。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5)

然而,患者的原来人格和分裂人格之间仍频繁地传递着密码,此密码被感受为幻听及妄想,当原来人格不想直接面对外在的压力,也自觉没有能力负责任时,他更无法突破层层自我设限的僵化负面信念,比如“相信自己没能力”这样的信念,于是就会向分裂人格发求救信号,分裂人格就会以幼稚、怪异的妄想或暴力行为出面反击外界的压力,或径行采取符合其欲望的行动,然而由于人格整体的成熟度不足,其反抗之道往往引发诸多误解。

由此看来,治疗分裂症患者的困难之处很可能在于:精神医师无法有意识地转换自己注意力及理解力的焦点到患者内在的次元,因此无法和患者沟通,也完全无法理解患者所有症状,包括幻听及妄想症背后的含义,自然也无法破解患者两套人格间的沟通密码。新时代思想对人类意识心的运作了解透彻的观点,也许正提供了能够治疗分裂症患者的契机。(蔡美娟文字整理)

自己吓自己——恐慌症

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大,因此各式各样的忧郁症、恐慌症、强迫症、焦虑症相当盛行。在这些病症中,又以恐慌症发作起来最可怕。

恐慌症有个很大的特色是,虽然患者感觉心悸甚至窒息,而且坚信自己快死了,但进入详细的理学和实验室检查时,却几乎找不到任何身体上的问题,只在某些病患身上发现有轻度二尖瓣脱垂(mitralvalveprolapse)的现象,但病人的“主观”感受,却犹如世界末日已经到来。

有些恐慌症的发作是由特殊情境所触发,比如说密闭的空间或塞车时刻,像我有位患者,只要在开车途中遇到前方塞车,他就会心悸、手抖,全身极度的不舒服,然后他会立刻掉头,宁愿多绕三四小时的路,也不愿被塞在车阵中。后来我仔细探究为何他的恐慌会在塞车时发作,才发现当他进入车阵中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可怕的景象:万一他在车阵中发作心脏病,或身体突然不舒服,他不但自己出不去,而且救护车根本进不来。这个念头及伴随而来的可怕结果一出现,立刻就会让他恐慌发作。

恐慌症的发作通常会在触发后十分钟内达到高潮,而后逐渐缓解,最明显的症状是自主神经失调的现象: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手抖冒汗、胸闷,甚至大口吸气却吸不到空气,有如快死掉的感觉。这类人在发作时,多半会以为是心脏病发作,于是往往冲入急诊室,经过一连串的检查才发现只是虚惊一场,但病人却怎么都无法相信自己没有问题,实在难以言喻那种身体不舒服和心理恐慌。

纵使如此,上述的情况却还算轻微,大多数病人甚至会产生所谓“预期性焦虑”:有些人因此不敢上电梯、坐长途车、搭飞机,甚至不敢离家太远。

我记得过去曾有位病患,他一定要搬到急诊室的对面住才安心。因为他由自家窗口便可望见“急诊”的大招牌,这样似乎就能让他舒服了一半,不用担心自己发作时,会在送医途中死亡。所以,这类病人看到医生好像看到救命恩人一样。根据我的经验,他们通常会出现在心脏科门诊,纵使所有检查结果都显示没事,他们却仍觉自己问题大着呢!有些病人辗转于各大医院各科之间求诊一两年,最后被转介到精神科,才恍然大悟自己得的是恐慌症。

承认怯懦解除恐慌

多年从事身心灵整体治疗的经验,我发现恐慌症的表现是如此强烈且明显,以至于医生必须对病人再三保证他的“身体”绝对没有问题,问题是出在他的“情绪”。虽然目前的药物相当进步,对恐慌症的控制及预期性焦虑的降低有一定的效果,但我仍然觉得不够。因此,探讨为何病人会累积起如此爆炸性的能量,便成为我施行治疗时的要点。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6)

基本上,这类病人表面都有着所谓坚强的人格,即使当他们陷入恐慌,发现自己内心其实既脆弱又惶恐的时候,通常仍然会告诉自己:“我不可以害怕,也不应该恐惧。我不可以是胆小鬼,也不可以成为一个懦弱的人,因此必须努力压制感到害怕的自己。”

这种人会一边警惕自己,一边不断累积内心的恐惧。比如说,他们将对死亡的恐惧压抑在潜意识里,于是便透过自主神经失调的症状,像是疑似心脏病的发作,作为恐慌死亡的出口;他们虽因表象症状的发作而求助,其实问题出在内心里有个坚强不能示弱的人格,于是治疗时我必须一再的给予他们健康的信念:“没有关系,承认自己的怯懦不会令你成为一个没用的人。”引导他们的人格去接纳和拥抱害怕的自己,使内心那个充满恐惧的自己不会透过自主神经系统表现出恐慌的症状,才是有效的治本之道。

心怀焦虑难入睡——失眠

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几乎都会碰到焦虑现象。它通常会产生自主神经的亢奋,多有血压上升、心跳加快、表皮温度增加、肠胃痉挛及便秘现象的出现,或造成甲状腺功能的亢进,如手抖、冒汗、食欲不振、血糖上升等,几乎所有的症状都跟焦虑脱离不了干系。

然而,很多人并不感觉自己已有焦虑的情绪,却以莫名其妙的失眠作为第一个发作症状:他会躺下一两个小时,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脑袋中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起来;也常会只因为担心睡不好影响明天工作,而越来越无法安眠。

在我许多前来身心科门诊就医的病人当中,有许多焦虑症的病人就是因失眠问题上门求助的。从医学的观点来讲,造成失眠的原因何止成千上万:从气候的改变、饮食的失调、生理疾病的征兆、更年期的症状,到服用药物的影响,但绝大多数的病人都是由于“心里有事”而睡不着觉。而心里的这件事,可能是某项突发事件引起的急性压力反应,也可能是因长期易操烦的个性逐渐累积的结果,或是为了一件长期无法解决的事情持续挂心。

往往,我们在白天可以借由工作、与朋友聊天、东奔西跑而转移注意力,可是一躺下来的时候,所有的烦恼便浮上心头。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心中有事造成的焦虑会和失眠扯上关系呢?后来在身心灵医学当中,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白天醒着的时候,且不管“意识心”有没有真正解决或面对那个压力,但晚上入睡之后的时间,却会让它觉得无法解决的问题若是放着七八个小时不管,情况有可能变得更糟。哇!我终于搞清楚了,原来担心睡着后事情不但无法解决,反而有可能更糟的这种心情,才是导致失眠真正的主因啊!

在这里,我要提供失眠患者一个最大的福音:根据新时代身心灵医学的观念,大多数人解决所有困境的灵感,原来都是在梦中得到的。但是,由于人类在清醒时意识太偏重于自我及理性的发展,当遇到困境或事情无法解决的时候,常常会动员自我及理性的力量,拼命想找出解决之道。这不但造成自主神经的失调,还陷入了一种更大的焦虑状态。

相信梦中的潜意识

其实,意识必须开始信任它的直觉部分——梦中产生的意识。当你遇到一件无法解决的事情时,你的自我及理性应该放手,转而向自己的直觉部分和梦中的意识求助。你必须如此想:当我入睡时,我能全然地信任宇宙的智慧,全然地信任梦中的意识,我相信自己能在睡眠中获致解决问题的最佳指引。虽然第二天醒来你可能记不得了,可是只要你相信,梦中的智慧将会在白天透过种种的直觉和灵感而源现出来。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7)

如果你能彻底扭转自己的观点,入睡时真的是可以高枕无忧。因为,伟大的内在心灵是值得信任的,当你心情不再焦虑时,解决之道自然会浮现。大家应该都知道,许许多多的科学家最革命性的突破,都是在梦中得到启发,这便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好好睡一觉吧!有什么事就留给明天,相信经过了一夜的安眠及宇宙智慧的浸润,明天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你,更能面对未来的困境!

骨鲠在喉的不安——焦虑症

谈到焦虑,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喉咙异物感。病人老是觉得有东西哽在喉咙里,但查来查去,总是找不出任何原因,这样的情况也是典型的心身症。我常觉得中国人“骨鲠在喉”这句话形容的真是入木三分,让你骨鲠在喉、食不下咽的,其实并不是食道的问题,而是你对某件事物的焦虑感受。这件事也许是先生的外遇、工作的不保、长期的失业或孩子的课业不佳。

在所有的生物当中,大概只有人类会在自然情况下得到焦虑症。因为其他的生物都是活在当下,亦即遇到危险会立即反应,但不像人类有所谓的累积“心事”。

人类会得到焦虑症,完全是因为大脑发达的结果。人类的心智能力往前跨了一步,不但得处理当下发生的事情,还要常常挂念过去曾发生的每一件事,更需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事。这是因为人类被赋予的伟大想象力。

但当我们的想象力运用不当的时候,会将你所担心的事、害怕会发生的事,不断地投射到未来。你还会拿过去发生过无法接纳的事,不停地反刍来使自己痛苦。于是,你的焦虑症便产生了。你开始忧心忡忡、注意力不集中、失魂落魄、紧张不安,仿佛随时会大难临头。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不当使用意识心及想象力的结果。而你身体所出现的症状便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你那焦虑不安的灵魂。

心想事成的“心像疗法”

此时,最快速的解决之道是服用抗焦虑药物,可是药物只能治标一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肌肉放松团体也许能提供不少帮助,但要求真正的解决之道,恐怕还是得从意识心的内容及其运作方式下手。比如说,认知治疗是个不错的方法,让你看到所有的担心其实要么是自己的想象,要么是你把问题过度的夸大,用自己的想象力在负面思考上推波助澜。因此,正确的认知、伴随情绪的改变,再加上“心像疗法”,应是最有效的防治焦虑法。

“心像疗法”也可称为“观想法”,是极为强而有力的“心想事成”工具。它认为思想和信念都是能量的收集者,能建构起自己如“胚胎”似的形式,直到终于具体地显现出来为止。所以你可以利用想象力,在内心栩栩如生地构造出任何你要的心灵画面。比如,你的业务欣欣向荣的场景,你一家人和乐融融的画面,你不慌不忙侃侃而谈你的感受、理想和愿望的快乐心情……由这些越来越清晰的心像,你不断地送给自己肯定的讯息,而依照你信念的强度、想象的生动,这种想象便越快成为具体的现实。

此外,一种对生命全然信任的态度,接纳现状、学习放下,则能产生锦上添花的功效。

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忧郁症

癌症、艾滋病和忧郁症并列为人类未来三大疾病杀手,其中又以忧郁症在社会成本的支出上,牵连范围最广,并且增值力无穷。甚至有专家预言,将来会有全球性的忧郁狂潮,以一个多年从事癌症防治的家庭科及精神科双专科医生的角度,我想一定要谈谈忧郁症。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8)

先说忧郁症的症状吧。我发现很多病人的第一个征兆,多半都是思想慢慢地偏向灰色,面对很多事都提不起劲。有些人也许有入睡困难,但更多是莫名其妙的早醒,随后就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了。有些人可能变得爱发脾气,但另外一些人甚至连发脾气的力气都没有了,意思是说,仿佛有一种深沉的沮丧或一种极度的无力感,把你拖到一个空空荡荡的地方,仿佛你身上最后一点精力都被抽干了,对任何事都提不起任何兴趣。有些人因此觉得了无生趣,甚至萌发轻生的念头。

就目前病理学的角度而言,医学专家会告诉你,人之所以沮丧无力,是因为脑中血清素下降所致,但这类说法所给予的医疗都是治标而非治本。想要真正面对忧郁症的发作,人一定要学会勇敢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经常,教育和社会叫我们要勇敢、坚强,要表现得好还要更好,正所谓的“输人不输阵”。可是亲爱的读者,当你拥有追求完美的个性,而且整个人生信念是建立在勇敢、坚强、不认输上,甚至要求凡事都要符合你的期待才肯罢休时,你的努力勤奋其实是希望表现给自己看、给家人看、给整个社会看。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你的内心深处会逐渐累积一些东西,一种生命的不平衡发生了:“似乎不管怎么努力,我都永远追不上自己或周遭对我的期待”;“似乎我总是一味在乎自己的表现,却没有觉察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生命内在一点一滴的挫折、沮丧、无力感便如此悄悄地累积起来,仿佛在生命天秤另一端逐渐加重砝码,而你那聪明的自我,却带着一种假象的坚强,根本不愿意承认,或根本不敢面对,持续地硬撑下去。直到有一天,当你内心的无力感终于累积成生命中无法承受的轻,庞大的骆驼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时,或许才恍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哪!

承认脆弱,开口得助

在我的心理治疗哲学当中,病人能够承认且接受自己的脆弱才是真正的勇敢;能够面对挫折,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才是真正的智慧。因此,我治疗忧郁症的第一步,永远是“开口得助”。只要你愿意把内心的痛苦说出来,只要你不再执著于会不会丢脸、怕不怕人笑,能逐渐接受自己真正的样子:不能就不能嘛,做不到就做不到嘛,有什么了不起!

大多数忧郁症患者常把治疗的希望过度寄托在药物上面,嘴巴说:“没事啦!没事啦!”却无法进入内心深层的世界做治本的功夫。所以,忧郁症也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作。因此,在新时代身心灵的观念下,我认为脑中血清素的下降是果而不是因,赛斯也说过情绪的改变会引起荷尔蒙的改变。我再一次强调,深沉的无力感必须被面对,否则忧郁症将会不断地发作。

冲突逼迫情绪走极端——躁郁症

躁郁症患者悲喜两极的情绪,往往来自内在互相冲突的英雄及狗熊形象,一方面认为自己不可一世,另一方面又极度贬抑自己。

英雄形象为这类病人带来高昂的情绪,急欲实现自己的豪情壮志。著名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就被怀疑是个躁郁症患者,他在躁症发作期间运筹帷幄,一整天不睡仍然精力充沛,意志力比一般人强大得多。然而,如果这份豪情缺乏表达的管道,也可能成为自伤伤人的暴力。

另一方面,狗熊形象却让他们惨落谷底,丧失所有生存的动力,对什么都没兴趣,连应付日常生活都很吃力。然而,当忧郁情绪由最低点向上攀升时,却是他们自杀率最高的时刻,因为这时他们开始有能力回顾之前惨淡的生活,可以意识到那种生活的痛苦,如果一时看不到出路,很可能就会自杀。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9)

医学上指出,躁郁症可能来自遗传,这仿佛让躁郁症蒙上一层宿命色彩。但新时代思想则有全新的看法,指出遗传是灵魂在投胎之前的选择,灵魂选择此世的父母,意谓它也选择了这对父母所带有的DNA,为自己设定和父母相同的处境,让自己从这些与生俱来的挑战里,学习更大的成长。然而,带有躁郁症遗传基因的人也可能不发病,因为他们仍然可以把此生的挑战转移到其他面向。

躁郁症患者有时是选择以疾病的方式来呈现家庭的困境,他们的家庭往往存在着两套差异极大的价值系统:绝对严格严肃的一方,永远是过度批评而不懂得赞美,让小孩内在的某部分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像只狗熊;而相反的一方则完全表现出一种不辨是非对错的教养方式,过度溺爱的结果又让小孩子内在某部分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而无法无天。于是,家中成员都为这些混乱的价值所苦,他们默许了透过某一成员的躁郁症来反映家中冲突的价值系统,家中的每一分子都参与并同意了躁郁症患者的计划,因此想要治疗躁郁症患者,往往需要整个家庭的投入,一份真正的爱及接纳是必备的条件。

让英雄与狗熊相遇

事实上,每个人的内在或多或少都存在两极化的自己,有自傲的部分,也有自卑的部分,而这两面会随着人格的发展,慢慢取得协调,让我们渐渐可以接受自己在某些地方虽不太突出,但并无损自己的优点,于是自傲的自我和自卑的自我可以寻找出一个平衡点,让自己不至于摆荡在两极性的情绪里。

躁郁症患者需要的是让他内在的英雄和狗熊认识彼此、接受彼此,透过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生命、情感和家庭史的独特经验,让他们了解自己是如何建立起某些重要的信念,并因为这些信念而强烈影响自己的情绪,进而建立起让两套冲突信念得以沟通的桥梁。(蔡美娟文字整理)

遗忘时间的心灵——失智症

到目前为止,失智症,尤其是其中之一的阿兹海默症,被认为是一种退化性疾病,目前未能找出可以逆转病程的方法。不过,若我们试着去同情其内心可能的运作过程,至少在面对及照顾失智者上,会有相当大的帮助,而这帮助主要是发生在家属和照护者身上。

方法是将患者看作是活在过去的人。对他们而言,时空不再有顺序,他通常是凭着一些情感性的联系,在一些回忆中跳动。这种感觉有点像是把过去的事件变成他脑海里的家具,不时地重新安排、重整。

由于我们平常过日子,都是将自我的焦点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以便处理各种繁杂、精细的事物,并将没有即刻重要性的东西和资讯压到潜意识里。当失智症患者脑中发生病变时,他将记不得近来发生的事,无法集中焦点在此时此地,而是神游于外人所不知的时空中,于是周遭的人和事在他看来便都成了陌生。想想这种遭遇若发生在你身上,倏忽间你失去了身份认同,是多么的令人惊慌呀!

所以,唯有以慈母之心,像对待不讲理的小孩般试图同情、支持患者,不必强行跟他讲理,而是给他充分的呵护,并且尽量在情感层面上互动。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设法提供病人安抚性的活动,甚至让他们参加接触大自然和土地的活动,或在团体里进行一些身体的律动,尝试如随兴起舞、唱歌或涂鸦、玩黏土等,可以安全地给幼儿或智障儿玩的游戏。

以上所探讨的,是有关失智症状可能发生的内在机制,我们不该一味指责或害怕这种失忆情况的发生,而是要多在环境上和互动上用同情心去臆测发生了什么事,只要保证患者不会伤到自己或别人,大可以任他神游一番。与此相关的情况,是有些患者可能心中牵挂着一些过去“未了之事”,想要完成过去某些心愿,或重新经历和家人、朋友过去情感性的创伤。上述这些是无法阻止的症状,建议不如将之视为自然的回顾过程。如果能顺利地宣泄排除最好,若一再重复同一场景,便表示有障碍卡在那里,此时若提供支持性的心理治疗,也许能发生效果,得视病情轻重而定。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10)

用同情心照护失智者

无论如何,病人的表现与照顾者是谁及照顾者本身的心态有关。试着扪心自问,你当他是个无可理喻、肮脏可厌的老人来处理?或是能努力包容、同情他?虽然他或许已经无法在理智上与你对话、沟通,但即便是动物,也会与人感应,当然病人在某一个层面也可以感受到你对他的态度而有反应。比如说,患者的胡乱大小便,很可能是在表达他对限制性的活动空间或照顾者的不满,因为说不出来,只好以这种行动来抗议。

往往在某个阶段,失智者会产生人格上的变化,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为什么呢?有些情形下,他可能只不过在展现过去无机会展现或完成的面向:也许他年轻时曾有不同的梦想和爱好,而由于机会的限制、工作的要求或家庭成员的需要,让他那个面向无法被认可,便硬生生地压抑下来;到了此时,由于自我意识无法有力地集中在当下,不再有掌控全局的意志,于是其他的渴望和冲动便浮了上来,甚至会有像精神症状的幻听和幻视。这些,可能是患者心灵试图整合过往中的矛盾、冲突面;可能是过去受压抑的能量要求整合。总之,可视为他在心灵上的一种努力。

失智症患者常常很没安全感,所以将钱和个人用品东藏西藏,甚至诬告别人动用或偷拿他的东西,对家人和照顾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和挑战。有些神经内科医生猜测,这样的被偷妄想与患者的记忆丧失有关。新时代身心灵的观念认为,影响许多失智患者潜意识最大的是“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不管是所谓的血管性痴呆,借由一次次的中风而呈现阶梯式退化及记忆丧失,或原因不明的阿兹海默症,都是人格将自己逐步转移到下一个存在领域的过程,仿佛搬家一样,有些人习惯一次搬到新家,选择以一次肉体的死亡将人格过渡到死后的世界,另一些人则倾向于一次搬一点,因此慢慢失去人格及记忆,直到死亡。在预防与治疗时,唯有在情感上给他安全的保证,了解他的失落和对死亡的恐惧,并设法建立不同的互动模式。

当我们探入失智者的内心世界之后,不禁要提醒大家,包括我们迈入老年的亲人及正当年轻力壮的自己,应该多认识了解人类心灵和心理的运作模式,以期防患未然。

锻炼心智的肌肉

首先,我们要保持心智的弹性,避免僵化的、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以一种游戏的心情,多多锻炼我们心智的“肌肉”,保持与自然的接触,保持新鲜、好奇的赤子之心,保持对生命的热爱。

甚至,在一个人不再需要为了生活打拼,集中心智于逻辑性思考的时候,何妨放下赚钱的重担,开发自己的感性面,致力于某一类的创作,说不定会多出许多素人艺术家,而少了许多失智症者呢!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往往建立在他“有没有用”上面。所以,时时动脑,常常面对挑战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往往比一般人高寿。他们集中精神努力于当前的创作或工作,根本没“时间”去注意“时间”的流逝、年华的老去。但是一旦失去工作、失去职位,或失去了荣耀的光环,这些人的脑力没处可用,情感得不到支持时,很可能便渐渐走上失智者之路。如美国前总统里根便是个好例子。

至于那些在自己深爱的领域努力不懈的人,如大艺术家毕加索、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等无数的大师级人物,都是永不退休的勇士,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发挥创造力,热情和挚爱,令他们老而弥坚!

在失智症方面,我们显然还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的努力,去发现可能的原因和治疗方式。但毋庸讳言的,这种病症最适合用“用进废退说”形容,而且“预防重于治疗”!

上天最珍贵的礼物——唐氏症

喜憨儿(唐氏症)是儿童先天性智能异常最常见的例子。唐氏症的病理是胎儿第21对染色体在分裂时产生断裂,本为23对、46条的染色体,却变成了47条,影响了智能及内脏系统。表现于外的是大头、扁脸、厚唇,以及憨憨的表情。

精神、情绪与心智障碍(11)

主流医学的研究方向着重在:(1)高龄产妇;(2)染色体失常;(3)怀孕早期受到放射线或其他刺激造成突变。所以,医学上主要关注的焦点是“优生学”的提倡和早期检测,因为喜憨儿被认为会造成家庭悲剧,并且由于他们无法独立,而增加了医疗成本及社会成本,造成主流医学认为这是人类社会不必要存在的悲剧,希望它根本不要出现,所以往往用早期优生流产为对策。

但美国曾出现过很多检测出是唐氏症,父母却不愿流产的实例,令我大惑不解。在更深入了解新时代的思想后,才明白了喜憨儿其实并非一个家庭的诅咒,竟然是上天送给父母的礼物!

当人生遭遇到困境时,正是令我们停下向前疾进的脚步,好好省思一下的良机。在这个高度工业化、科技化的社会里,人存在的意义是否被缩减到智力和理性的高度开发,进而用以与人竞争,好取得社会一致认可、称羡的名和利?现代父母的首要职责,是否就是我们流行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当功课好、分数高与“好孩子”画上了等号,而出人头地、站在众人的头上,就合了我们《三字经》中“扬名声、显父母”的古训时,我们又要如何才能超越旧时代积恶的竞争、倾轧、嫉妒、权谋,而实现新时代提倡的合作、双赢、同情心等等美质呢?

唤起内在的感情天性

因为人类的情感天性受到漠视,唐氏症便有了存在的必要。唐氏症患者的父母无法望子成龙,无法叫孩子与人竞争:打骂他无用,跟他好好讲理也不通。于是你迟早会发现,只有用“爱”才能与他沟通!

我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唐氏症的双亲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理性超强,而喜憨儿的出现,乃是为了唤醒情感的力量:从微笑、触摸、拥抱中,建立情感的交流,也软化父母的心,开发了父母感性的一面。有觉知的父母,终于由挫折、困扰变成接纳、温柔甚至感恩,称喜憨儿为“天赐的礼物”,或“我家的小佛”。

新时代大师赛斯有个基本教导:没有受害者。不论生前死后,我们的“内我”都时时在做选择。喜憨儿的来临,其实是孩子和双亲在“架构二”(Frameworkll,指的是有别于物质宇宙,万物的灵性及人类的内我所存在的广阔心灵领域,而架构一指的则是物质宇宙)协议的结果。喜憨儿的前生可能是个智力和理性极度发展的人,而此生也选择以另一个角度来体验人的情感与爱的动人力量。于是这一生,他和双亲一同进入了这爱的伟大探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0 16:19:26
转播微博[tthread=xslee8, 许添盛-爱的传播者]http://app.qlogo.cn/mbloghead/d560f743628db5729b74[/tthrea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历史今日|微信绑定|小黑屋|手机版|金融中心|赛斯身心灵

GMT+8, 2024-12-22 15:34 , Processed in 0.0770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