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图中的寓意是:弗洛伊德在与人类的“原我”——兽性的我在交谈) 第五节:精神分析是通过什么方法治愈心理疾病的? 因为所有的心理疾病全部源自被压抑本能欲望的转换过度和错误转换在潜意识中形成的错误暗示“搞的鬼”,因此治愈心理疾病的方法有二:一、删除潜意识中已经形成的错误的暗示,治愈心理疾病。二、重塑“转换模式”,即重塑人格。。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如何删除导致心理疾病的潜意识,进而解除业已形成的疾病性心理行为? 下面先看一个经典案例。 在弗洛伊德书中描述过一个叫做安娜的患者。安娜对水产生了恐惧而一度无法饮水,只能通过食用多汁的水果来解渴。对这一点她感到很痛苦,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然而在一次与治疗师布洛伊尔(弗洛伊德的合作者)的谈话中,她突然愤怒地谈到,有一次她到家庭英语老师的房间中看到了一个非常令人恶心的场面:英语老师的小狗——可怕的畜生,正在喝一个杯子中的水。当时她感到异常愤怒,然而出于礼貌她一言未发。自此以后安娜就无法再饮水了。让人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次“无所顾忌地表达了压抑已久的愤怒”之后,安娜竟然喝了很多水,所有的症状都被彻底治愈了。而且从未再犯。 为什么安娜会被治愈?按照精神分析的解释是:由环境(狗饮水杯中的水)刺激出来的本能欲望(愤怒)出于礼貌(社会规范),让安娜把这种愤怒和恶心给“生吞了”,即给压抑了。然后这种本能欲望的愤怒就转换为了神经症(癔病)——即让安娜无法饮水和恐惧水。假设当时安娜痛责一顿她的家庭教师和痛打一顿小狗的话,安娜就不会患上无法饮水的癔病。那么为什么安娜后来的“宣泄”会彻底治愈这种神经症呢? (注:癔病=神经症=心身疾病=心理疾病。暗示分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自我暗示或他人暗示有时也被直接称为“暗示”;如同一袋米是由米粒堆积以来的一样,如果把潜意识统称为一袋米的话,米粒就是“自我暗示”。有时也把“一粒”自我暗示称为“一粒”潜意识) 若要理解这点——即为什么宣泄可以治愈心理疾病,必须先要理解“催眠后暗示”现象。 什么是催眠后暗示? 催眠后暗示是催眠师给予一个让被试(被测试者)在催眠后觉醒状态下发生反应的暗示。清楚地说,催眠师对被试施加一个暗示,然后使其遗忘施加暗示的过程。最后被试在觉醒后,即在清醒状态下,就会对这个暗示内容自动地作出反应的现象。例如: 例一:催眠师对被试说:“一会我会把你叫醒,醒来后当听到拍手声音时,你就会不可抑制地大声开始唱歌,当然你会忘记我说的这句话,但是你会认真执行这句话”。这样,催眠师就在被试潜意识中植入了一个“听到拍手声就开始大声唱歌”的暗示。结果,当被试被叫醒后,即在清醒状态下,催眠师一拍手,被试就开始不自主地唱起歌来。 例二:催眠师对被试说:“一会我会把你叫醒,醒来后当听到有人说“苹果”这个词时,你就会去捏一下鼻子,当然你会忘记我说的这句话,但是你会认真执行这句话”。这样,催眠师就在被试的脑潜意识中植入了一个“听到苹果就去捏鼻子”的暗示。结果当被试被叫醒后,即在清醒状态下,当催眠师在一句话中提到“苹果”二字时,被试就无意识地去捏了一下自己的鼻子。 那么这种催眠后暗示现象与心理疾病有什么关系? 首先、因为心理疾病都是由错误的潜意识“制造”出来的,所以要想治愈一个人的心理疾病首先就要删除一个人脑中错误的潜意识——即错误的自我暗示。因此删除一个人脑中错误潜意识的方法就是治愈心理疾病的方法。 其次、在“催眠后暗示”现象中,被试无意识地去执行了某一心理行为(如听到拍手而去唱歌),但是在意识上,他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去这样做——即他不知道自己脑中竟然存在着这么一个暗示、以及不知道自己脑中为什么会存在这一暗示。 同样道理,在心理疾病中,一个人很痛苦地经历着某些错误的心理行为,但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去经历这些痛苦,也不知道自己脑潜意识中的错误暗示是什么,以及这些错误暗示是如“被创造”出来的。 从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催眠后暗示与心理疾病除了在潜意识中“被创造”出来的方式上不同外(一个是催眠师施加的,另一个是个人生活的特定经历和特定心理防卫行为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本质的“心理行为机制”——即都是由脑中潜意识激发出的行为机制是没有任何本质区别的。 因此清楚地说,如何不让被试在觉醒状态下去执行“听到拍手声就开始大声唱歌”的方法就是治愈心理疾病的方法。那么如何删除这一暗示呢?——就是说,治愈心理疾病的方法是什么? 催眠治疗 催眠方法很神奇,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会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暗示内容。催眠师即可以在被试潜意识中植入一个暗示,也可以删除一个暗示。例如催眠师对在催眠状态下的被试说:“你是一只狗。”这时被试不但会“汪汪地叫”,而且还会像狗一样四肢着地走路。如果在清醒状态下,催眠师得到的“礼物”只能是“一记耳光”。那么如何用催眠术心理疾病呢? 下面,通过“例一”来比喻说明。 第一、假设由第一位催眠师对“被试”施加了一个“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的暗示(这等同于任何一种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造成了被试患上了一种心理疾病:一听到拍手声就会不自主的去唱歌。这时被试很痛苦,就去找了另一位催眠师。 (注:为什么被试没有去找第一位催眠师呢?因为在实际的心理疾病中,“第一位催眠师”角色由个人遇到的“环境刺激”所取代,因此此处以出现“第二位催眠师去治疗由第一位催眠师施加暗示”的比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更清楚说明“治愈心理疾病”的方法)。 第二、第二位催眠师通过观察被试的心理行为反应,进而推断在被试脑中存在着一个心理暗示——“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的暗示,所以当第二位催眠师决定采用催眠术对被试进行治疗时,就会再次将被试催眠,然后暗示说:“下一次听到拍手声就不要再去唱歌了”。结果被试会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犯“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的心理疾病。这种方法就是催眠治疗方法。 例如:假设用催眠术治疗丽莎的手臂麻痹的话,就可以将之催眠,然后暗示说:“下一次做家务事时,你的手就会变得十分的灵活和灵敏。而且不再有麻痹的感觉”。如此,对于任何的心理疾病(抑郁、焦虑、癔病等)都可以采取这一个方法去治疗患者。而且都会有效。 催眠方法简单直接易行,问题是弗洛伊德为什么没有继续像他的老师那样去采用这一方法治疗患者的癔病(心理疾病)呢?原因是: 第一、弗洛伊德发现有些人根本无法被催眠;即便能够被催眠者,由于催眠的深度不够,因此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催眠治疗的效果多是暂时的——治标不治本(为什么是暂时的,后面将说明)。 觉醒治疗 下面还是以“例一”加以说明。在例一中,如果催眠师问清醒状态下的被试:“刚才听到拍手时,为什么会去唱歌?”被试会辩解说:“是自己听到了好听的乐曲,所以就去唱了歌”。在例二中如果问被试:“刚才听到‘苹果’时,为什么会去捏鼻子?”,对方会辩解说“是自己闻到了异味,所以就捏了鼻子”。 清楚地说,意识拥有非常强大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性让意识绝对不会接受一个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即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事情(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你是否会相信一个你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事情?),因此意识为了保护自己,会给自己自动找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当然意识的这种高度的批判性同时也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障碍,即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 现在假设由第二位催眠师来治疗被试的这种“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的“心理疾病”。第二位催眠师会帮助被试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让被试回忆与“拍手和唱歌” 有关的任何事情。然后在通过多次的“见面咨询”后,第二位催眠师会根据被试多次的由“自由联想”回忆起来的内容片段,通过如同“拼接图片”的方式,帮助被试最终把“病因”找出来——找出错误的潜意识(自我暗示)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既是让被试回忆起“第一位催眠师给被试施加‘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的整个暗示过程”。 进一步,第二位催眠师再帮助被试将自己的“病态心理行为(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与“第一位催眠师施加暗示的过程”在意识上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让被试在意识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心身疾病——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是由“第一位催眠师给自己施加暗示”搞的鬼(这就像阴谋被大白于天下一样),那么这时候,被试的潜意识中“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的暗示才会随着被试自己的完全意识到而被彻底删除掉,被试的心理疾病也就被彻底治愈了(现在你就可以去想象一下,假设你是被试的话,当你清楚地回忆起第一位催眠师给自己施加暗示的过程,你是否会继续“受骗”?答案是:肯定不会)。 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在第二位催眠师运用催眠治疗时,由于他不知道“第一位催眠师施加暗示”的整个过程,因此他只能改变被试的“表面行为(听到拍手不再去唱歌)”,由于没有从根本上删除错误的暗示,因此催眠治疗的效果也只能是“暂时的”。而觉醒治疗的关键是,催眠师会帮助患者回忆起整个的“导致疾病的病由(病所由来)”,由此就可以彻底删除潜意识中导致疾病的“自我暗示”了。 那么,既然是能够回忆起致病的病因就是治愈的过程,那么岂不是任何人只要通过回忆起自己的“心灵创伤”就可以治愈任何疾病了吗?那么催眠师——这时应该叫“精神分析师”的作用是什么? 还是以“例一”来说明。 被试对于“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的心理行为是潜意识的,也就是被试是在无意识中操作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被试也会回忆起由“第一位催眠师给自己施加暗示”的过程,可是如果被试没有在意识上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有一种“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的“心理疾病”,以及没有把这种心理疾病与第一位催眠师给自己施加暗示的过程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被试的“心理疾病”依旧会继续存在。 清楚地说,如果没有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被试在意识上,就不会十分清楚地意识到“是催眠师施加的那个暗示而导致自己出现了‘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的病态心理行为”,没有被十分清楚地意识到“病态的暗示”,那么这个病态暗示也就不会被“彻底删除”。 进一步说,精神分析师的作用是帮助患者将“以前的精神创伤”与“自己的心理疾病”之间的必然联系,有效地提升到患者的意识中——即让患者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病由”,进而才能彻底删除之。 例如:丽莎也许会经常回忆起她对父亲的怨恨和自己无法实现爱情的痛苦。但无论如何,丽莎也不会将自己手臂的麻痹与她的怨恨和痛苦联系在一起。这时分析师的作用是帮助丽莎将两者“意识化”——也就是帮助患者发现心中的“魔鬼”。 再例如:安娜也会时常想起“小狗饮水杯中的水”的恶心情景和当时她的愤怒,但是安娜却没有治愈自己的“恐水症”。而只有当布罗伊尔帮助安娜将她所经历到恶心和愤怒与与她的恐水症在安娜的“意识上”有效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安娜才彻底删除了潜意识中“我无法饮水”的自我暗示。 因此,安娜之所以会通过“宣泄方法”治愈“恐水症”,根本原因是布罗伊尔帮助安娜通过“意识到”两者之间(看到小狗饮水杯中的水引发的恶心愤怒与自己的恐水症之间的联系)存在着必然联系的方式,才让安娜最终在潜意识中删除掉了导致恐水症的自我暗示。否则的话,或者说更直观地讲,如果不是布罗伊尔起着一个关键指导作用的话,而假设安娜面对一棵树或一堆石头发泄自己的恶心和愤怒的话,安娜的“恐水症”是不会被治愈的。 因此,精神分析治疗的关键——也是精神分析治疗的核心方法是:精神分析师帮助患者将导致疾病的潜意识,以及为什么会导致自己出现“病态潜意识”的病因找出来,即完全“意识化”,然后彻底删除错误的潜意识(不用刻意删除,因为完全意识化的当下,即被彻底删除)。 另外,通过精神分析治疗的难点在于,一个人在意识上,是很难相信自己的某一特定心理行为是由自己脑中的某一个“自己根本不知道的想法(潜意识)”所引起的。尤其在心理疾病中,某些致病原因是违背常理和人们日常思维逻辑的,而这更让人无法相信和接受(例如:俄狄普斯情结)。 例如:假设被试自己没有回忆起来,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自己脑中竟然会存在着一个“听到拍手声就去唱歌”的暗示,以及这个暗示是某位催眠师给自己施加的。再例如:如果不是通过弗洛伊德的分析,丽莎根本不会相信自己的手臂麻痹竟然是自己脑中一个违背常理的潜意识“搞的鬼”,当然更不会去接受自己脑中竟然还有这样的想法。因此在精神分析过程中,患者在意识上和潜意识中都会自动采取许多的阻抗。例如:精神分析师在洞察患者潜意识秘密的过程中,患者会产生憎恨、攻击、指责分析师是骗子等情况。 比如说,精神分析师首先就要是一个拥有超强心理素质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会不断“拆除”这些阻抗,进而让患者一步步意识到“自己内心中的魔鬼”。正因于此,在精神分析过程中,许多患者会因为阻抗过于大而中途“跑掉”——即放弃治疗。 由此可见,精神分析师的工作是十分繁重的,他要“见招拆招”,要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分析技术和分析技巧(包括催眠、自由联想、对梦境的解释和多种暗示技巧),需要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帮助患者在意识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心理疾病,获得完美人生?答案是,需要重塑转换模式,即重塑人格。那么什么是转换模式?如何重塑?——高月明 |